「我是一個獨立又堅強的人。」平時,我是這樣介紹自己的。但為甚麼遇到愛的時候,卻成了猜忌、脆弱又充滿不安全感的人呢?這樣的我連自己都不喜歡,卻好像又沒有嚴重到需要找心理醫生治療,所以我開始尋求書籍的協助,並在一本名為依戀障礙的書中找到自己,以下整理了書中的幾大重點,希望能對有相同處境的人有所助益。
樂觀或悲觀,有一部分是命中注定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個人最早接觸的群體生活,在這時候,人們就開始學習怎麼去愛,但儘管是在沒有特殊問題的家中,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屬於不安全型依戀。除了後天的團體生活之外,基因對於一個人的抗壓及快樂程度其實也造成一大程度的影響,比如血清素回收不順利的人,容易陷入不安、憂鬱的情緒,而運送血清素的運體較短的人,容易釋放較多的壓力荷爾蒙。P91因此天生悲觀的人不需要為此過度感到自責,如果悲觀是一樣無法改變的因素,學習接納自己或許是一堂更重要的課題。
依戀障礙:在愛人面前 我歇斯底里
有依戀障礙的人容易過度解讀別人的意圖,並且捲入別人的情緒,也容易非黑即白、忽略整體、因為一次不好的經驗就忘記之前所有的好,或是因為太多失望或憤怒,否定別人,同時,也容易形成依賴,這種依賴不論是毒品、酒精、食物、愛情皆有可能,且這種人格的人,常常是以第三者的身分看待這個世界,因為缺少自我認同,所以常常覺得哪裡都不屬於自己,也容易因為害怕面臨失敗或挫折,覺得不如就成為被否定的那種人。心理學將這種不安全型的人格,大致分為三種類型:逃避型、焦慮型以及混和型。以下大略描述各種型態的人格會呈現的樣貌以及大綱性的列出解決方法。
逃避型人格的人內心難以親近他人,並且在面對親人死亡的時候,容易用否定的口吻拉開彼此的距離,以藉此減輕傷痛,換而言之,是一種不太想觸碰自己內心感受的類型,在情感方面像是隻駱駝,對感情反應遲鈍,喜歡逃避內心的苦惱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同時對於分離不太會有痛感,也不喜歡與人有太多聯繫,遇到事情時可以很冷靜判斷,通常逃避型的人內心與表情容易不一致。
焦慮型人格則是相反,面對親人的死亡,容易理想化對方,並且經常性的思考死亡且感覺不安,這類型的人渴望從別人身上得到被需要的感覺,所以也會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需要透過他人肯定自己,也會因為怕被對方拒絕或被拋棄,而迎合他人,焦慮型的人很多是在過度保護或寵溺的環境下長大,所以只要對方一不順從自己或是被無情拒絕,就容易陷入低潮,甚至覺得自己沒有存在的必要。想要靠近這類型的人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與對方分享自己的秘密,因為焦慮型的人很快能夠進入無論是心靈或是肉體上的私密領域,且也容易將伴侶理想化,或是被推銷。
混和型的人除了綜合上述兩種人格之外,內心多會有許多矛盾,例如想相信別人卻又無法、想依賴別人卻又無法掏心掏肺,也容易因為疑心病重,陷入懷疑他人的情緒當中,這種類型的人大多曾受重大傷害,當這類型的人格心思紊亂、情緒不穩時,嚴重可能會出現暫時的精神病。P211
修復
建立安全型人格的重點就是讓當事人相信這世界上有人可以信賴。P230 所以需要一個人成為對方的安全堡壘、尊重對方主體性、給予足夠的安全感與同理心,並且不對對方做出任何否定,因為當對方依賴到某個階段,卻發現安全堡壘對自己持否面態度,就容易形成反抗,開始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這階段是修復創傷最重要的時期,一旦失敗,之前的努力可能會是白費。P235
除了外人的陪伴之外,要擺脫負面認知最重要的是當事人與自己和解,並且體驗與人相處的樂趣,可以先從抹去自我否定感開始,例如找出自己的任何優點,像是「我做事很有效率」、「我很幽默」或是「我打字比任何人都更快」等,當一個人找到自我認同,就比較容易從依賴當中脫離,要知道每一種型的人都不會是永遠的,會跟隨著環境或心態等因素改變而不同,相信自己能改變,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想知道更多詳情請自行閱讀相關書籍。
為何當我認真求愛時總是無法做自己,只會一直想著未來,我們總以為要贏得一個人的心就要拿出最完美的樣子,可是當我們的心一直在走鋼索,怎麼可能放下武裝 <現代愛情>
作者: 岡田尊司